50多岁的老李总觉得自己身体硬朗,五一节前单位组织体检,B超查出肝脏有个2公分的小结节。当时他看其他指标都正常,没当回事,想着 “可能就是个小囊肿”。可过完节再去医院细查,结果像晴天霹雳——大肠癌,还合并了肝脏转移。医生一说“晚期”,老李整个人都懵了,脑子里全是“是不是没救了”“还能活多久”。
其实,像老李这样的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。今天就来好好说说:大肠癌肝转移到底能不能治,手术还有机会吗?
别被“晚期” 吓住
先给大家一组数据:目前全球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年升高,2020年全球新发病例超过 188万,死亡病例91万,占所有癌症的 1/10。在我国,随着饮食习惯、生活方式的改变,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,大肠癌发病率已跃升至所有癌症的第2位,死亡率排第5位。
而肝脏,是大肠癌最容易转移的地方。据统计,20%~25%的患者在确诊大肠癌时,就已经出现了肝转移;如果肝转移灶没法切除,5年生存率不足 5%。
但千万别被“转移”“晚期”这两个词吓垮。只要发现得早、能手术切除,大肠癌肝转移是有机会治愈的。哪怕一开始没法手术,现在也有不少方法能为手术 “创造机会”。
能手术吗?关键看这3点
确诊大肠癌肝转移后,医生首先会判断:患者还有没有手术机会?这可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,主要看3个关键点 ——
术后得留够“健康肝”
肝脏是个“再生小能手”,哪怕切掉一部分,剩下的也能慢慢长回来。医生会通过磁共振等影像检查,精准算出手术后剩余的肝脏体积。一般来说,只要术后能保留超过30%的健康肝脏,就能满足身体需求,手术就有基础条件。
手术难度和患者身体能不能扛住
医生会评估肿瘤的位置、大小,判断切除操作的难度。同时,还要看患者的全身情况:比如有没有严重的心脏病、肺病,能不能耐受全身麻醉。如果身体底子太差,强行手术反而可能增加风险。
不一定非要“一次切干净”
有些患者和家属总觉得“手术就得一次把肿瘤全切掉才好”,其实不然。对部分患者来说,“分期切除” 更安全:先切肠道的肿瘤,恢复一段时间后再切肝脏转移灶;或者先切肝转移灶,再处理肠道肿瘤。这样能大大降低手术风险,效果也一样能保证。
一开始不能手术?“转化治疗”可能带来机会
如果初诊时医生说“肝转移灶没法切除”,是不是就没希望了?当然不是。
近年来临床上有个重要的治疗理念叫“转化治疗”—— 简单说,就是通过术前的系统治疗或局部治疗,让原本没法切的肿瘤缩小,甚至变成 “可以手术切除” 的状态。临床上,不少一开始被判 “不能手术” 的患者,经过转化治疗后,都成功争取到了手术机会。
治疗手段有哪些?全身+局部联合发力
目前针对不可切除的大肠癌肝转移,主要有两类治疗手段,通常会联合使用。
全身化疗:首选方案,精准打击肿瘤
全身化疗是这类患者的首选治疗。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,医生可能会用“强化化疗”——比如两种或三种化疗药联合,再加上靶向药。
很多人一听化疗就怕:掉头发、恶心呕吐、吃不下饭……其实现在的化疗方案已经很精准了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调整药物剂量,既能杀死肿瘤细胞,又能大大减少不良反应。比如恶心呕吐,现在有专门的止吐药;掉头发也多是暂时的,治疗结束后会慢慢长回来。
局部治疗:辅助全身化疗,针对性处理肝转移灶
局部治疗是专门针对肝脏转移灶的非手术手段,常见的有:肝动脉灌注化疗,把化疗药直接通过肝脏的动脉送到转移灶,局部药物浓度更高,全身副作用更小;经动脉化疗栓塞,往供应肿瘤的血管里打化疗药 + 栓塞剂,既杀肿瘤,又断了它的 “营养供应”;消融治疗,比如用射频、微波等“高温”或“低温”,直接“烧死”或“冻死”转移灶。
不过要注意,这些局部治疗单独用,效果不如全身化疗。临床上更多是和全身化疗联合,帮着“加码”打击肿瘤。
最后想说:别放弃,多学科团队会一起想办法。面对大肠癌肝转移,不管是能直接手术,还是需要先做转化治疗,都不是某一个医生说了算。现在正规医院都会有“多学科治疗团队”——外科、肿瘤科、介入科、影像科等多个科室的医生一起讨论,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、治疗意愿,制定最适合的方案。
所以,哪怕确诊时被告知“肝转移”,也千万别绝望。就像老李,后来经过多学科团队评估,先做了2个周期的转化治疗,肝转移灶明显缩小,最终成功接受了手术。医学一直在进步,积极配合治疗,就有希望。
作者: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倪晓春主治医师 俞继卫主任医师
财富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